2025年7月2日,“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研讨会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广东省高校首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燕,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朱海仁,全国红色五好讲解员、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讲师包峰锋趣投顾,全国优秀教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张艾平,以及来自全省高校160余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案例分享。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朱海仁做专题报告
研讨会现场趣投顾
纪念场馆负责人、专家指出,通过加强研究阐释、高品质运行、开发数字化产品及创新融合载体,实现红色文化融合化发展、年轻化传播,如开发“前往南方的号召”红色剧本游、中共三大主题实景课堂红盒子等,同时,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有效促进了场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活化利用,如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忠诚故事和智慧斗争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这些都是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激活新时代青年红色基因的一种有效尝试,将切实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高校专家分享了以老西藏精神为特色的大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四课堂”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创新,阐述了“大思政课”是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的关键途径,必须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善用“大”的资源、建好“大”的师资,搭建“大”平台,汇聚“大”的合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院负责人介绍了开设1个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公共必修课的具体做法,阐述了涵盖五大模块、28个实践项目的“3+X”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举措,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次研讨会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的重要内容趣投顾,依托“校馆协同,同题共探”的共建机制,深度衔接了历史与现实,有机贯通了理论与实践,不仅为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筑牢思想根基、提供创新路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龙岩市永定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合作,通过校馆同向发力、双融赋能,共同打造了生动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将场馆资源有效转化为浸润青年学子的育人力量,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更坚实的思想支撑与实践沃土,推动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课”新格局。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刘雯雯 黄鹏腾 霍仙丽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