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与罗浮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森林温泉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文旅基础良好,发展空间广阔。去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红启网,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下称“引领区”)建设。
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围绕这个主题,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专家,赴增城、从化、龙门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三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小镇(园区)、文化街区、古村落、生态发展基地、乡村酒店(民宿)等,广泛听取当地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综合运用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交流座谈、函调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充分挖掘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 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以文化引领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特色文化IP;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岭南人文新高地等建议。
罗浮山。南方+记者 王昌辉 摄
建议构建“到南罗,养生修性看古村”的整体文化IP体系
调研组调研发现,环南昆山—罗浮山文化资源丰富,为打造岭南人文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文化资源开发仍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体现在文化资源呈现碎片化,缺乏有效协同整合;品牌辨识度亟待提升;整体文化品牌传播力不强等方面。
如何突破瓶颈?《报告》建议,以文化引领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特色文化IP。推进引领区文化建设,打造岭南人文新高地,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提炼环南昆山—罗浮山“山水相连、林田相印”的生态文化特点,“文脉渊远、融合共处”的民俗文化特点红启网,“忠诚坚毅、不畏艰险”的爱国文化特点等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构建特色鲜明的“到南罗,养生修性看古村”的整体文化IP体系,以文化引领和赋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具体如何实现?《报告》建议,打造大湾区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生态养生IP。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优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聚焦养生度假产品开发,凭借丰富的森林、温泉资源,结合市场需求,重点布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温泉疗护、中医养生等特色项目,构建集休闲、养生、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养生度假胜地。
同时,打造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体验高地的修身养性IP。环南昆山—罗浮山文化内涵多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可深度挖掘区域传统文化与精神内涵,塑造精神修性IP。利用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广裕祠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让游客在历史遗迹中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
环南昆山—罗浮山拥有众多古村落和传统村落,其中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增城区正果镇新围村、龙门县永汉镇鹤湖围村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改造、民宿运营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报告》建议,打造乡土文化体验带的古村族群IP。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梳理传统村落资源,深挖古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建筑特色。串联古村落活化项目,开发古村观光、历史文化探秘路线;整合民俗资源丰富的村落,打造民俗风情体验线路;连接生态环境优美的古村落,打造生态田园休闲线路。通过设立村情村史馆、民俗文化展示馆,开展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竹编、木雕等制作过程,感受古村独特魅力。
南昆山。
建议编纂环南昆山—罗浮山系列文化丛书与沉浸式导览图册
《报告》建议,从引领区的战略高度,对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人文地理标识、统一品牌体系和统一服务系统,将环南昆山—罗浮山打造成岭南人文新高地。
一方面,统一规划设计,构建协同发展格局。如,统筹文化在战略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引导等方面的定位,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有利于文旅发展的产业、财政金融政策,重点支持文化遗产保护、文旅项目开发、品牌宣传推广;完善协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协同、当地居民共建共享”的多元协作体系。
同时,要统一人文地理标识,提升整体辨识度。一是加强标识设计。以环南昆山—罗浮山核心文化为基底,提炼养生、修性、古村等特色文化IP元素和文化符号,设计具有统一视觉形象、故事体系和品牌理念的标识系统,形成鲜明的品牌辨识度。通过历史传说、名人轶事以及传统民俗活动等素材,创作系列品牌故事。二是规范标识应用。推动标识在旅游宣传、文创产品、景区导视系统、公共交通设施等领域广泛运用,打造公用文化品牌。开发动态标识表情包、AR互动体验等,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提升品牌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制定标识应用规范,建立品牌视觉识别管理机制,维护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与专业性。
《报告》还建议,统一品牌体系,加强立体多元宣传。推出完整、成体系的特色文旅线路。串联引领区内30个AA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打造养生、修性、古村三大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景点、文化遗产、“非遗”体验点等串联起来,优化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明确品牌定位,统一景区LOGO、宣传标语与IP形象,破解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加强立体多元宣传,制定系统的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综合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组织文化名人参与引领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名人思想引领作用以及实践示范作用,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报告》建议统一服务系统,提升全域文旅品质。健全“文旅+”配套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景区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服务设施;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开发环南昆山—罗浮山专属旅游APP,集成智能导览、在线预订、AR实景导览等便捷功能,打造一站式数字服务平台;统筹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坚持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利用并行,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编纂环南昆山—罗浮山系列文化丛书与沉浸式导览图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文旅资源特色,拓展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与广度。
南方+记者 马立敏
通讯员 李军红启网
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